首页

sm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30 01:41:59 作者:文化观察:国际一流博物馆如何建成? 浏览量:92354

  中新网杭州5月29日电(林波)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当代全球文化图景中,这些闪耀于世界文化版图上的国际一流博物馆早已成为各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性符号。

  如何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

  5月29日,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以下简称“‘三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会上,“格局”“叙事”“体验”“运营”“联结”等成为国际一流博物馆建设的关键词。

2025年4月,游客在浙江省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一座国际一流的博物馆,首先格局要广。它不仅是本土文化瑰宝的守护者,更是世界多元文明的展示平台与对话空间,致力于描绘人类创造力的完整图景。

  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馆将文物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以展览展示合作为主要抓手,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积极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上海博物馆积极参与并策划国际学术与人员交流活动,拓宽馆藏文物征集捐赠的国际渠道,努力为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广阔、高效、可持续性的平台,培养一批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兼具的文博人才。

2023年12月,游客在南京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其次,叙事要新。告别枯燥的线性年表与冰冷标签,国际一流的博物馆是故事的顶尖讲述者,通过开创性的主题策展、精妙的空间布局、多元媒介的融合运用,赋予文物鲜活生命力,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

  以近期获得文博界“奥斯卡奖”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为例,该展览以时间为轴,展现了中国水下考古与世界水下考古发展的对话。

  “向世界讲述中国水下遗产保护故事,彰显文明互鉴的全球视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如是说。

2024年10月,游客在临安吴越文化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再者,体验要深。观众是博物馆存在的终极理由。从便捷友好的导览系统、舒适包容的公共空间,到引人入胜的教育活动、丰富的数字交互体验,一流的博物馆始终将观众需求置于核心,让每一次参观都成为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

  “未来,公众不仅可以参观展览,更有机会参与库房管理、学术研究等更深层次的工作。”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表示,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要明白全民共享的重要性,“公众不只是观众,更是参与者、守护者”。

  当然,运营更要活。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需要建立多元的资金保障渠道,培育充满活力的专业人才梯队,构建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确保博物馆在学术研究、藏品管理、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保持卓越。

  最后,联结要密。博物馆不是孤岛,它需要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成为终身学习的课堂;与创意产业互动,激发新的灵感;与旅游经济协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更需积极融入本地社区生活,成为居民认同的精神家园。

  在这方面,多地早有实践。例如,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要文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三三角”博物馆联盟,探索更适应新时代要求、更符合新发展理念和更具创新活力的行业发展新方向,实现“1+1+1>N”的效果。

  而今,中国博物馆事业正蓬勃发展,但前路依然漫长。如何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构建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收藏与研究体系?如何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创造出更具时代感与感染力的展览语言?如何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更广泛参与?这些都是中国博物馆迈向更高峰必须深思的课题。(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报告指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山西1447所医院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累计惠及56.2余万人次

在肖锋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古时的生活图景产生了浓厚兴趣,折射出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情绪的认同。且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走向公众视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新闻随笔】繁荣夜经济 激发新动能

南非中国经贸协会会长、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行长张朝阳表示,南中经贸协会拥有200多家会员单位,覆盖能源、金融、矿业、物流、通讯等多个行业,作为在南非投资的中资企业代表机构,协会致力于促进各行业之间的经贸投资合作。中国银行约堡分行是非洲规模最大的中资金融机构和首家人民币清算行,通过分行深耕非洲20余年形成的市场优势,充分发挥集团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为促进中南经贸合作和综合往来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三部门:5月1日至9月16日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

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对水稻进行收割,伴随着“隆隆”响声,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奔跑”,金色的稻浪被“卷”入机械中,大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村民们有的装袋,有的装车,将一车车籽粒饱满的稻谷运回家中翻晒,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柬埔寨前10月向6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逾50万吨大米

二、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包括生态保护修复法制、政策、规划、标准4个方面,主要反映了以“制”促“治”的重要制度性成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守护绿水青山,激励约束并举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